选择题题型解读
选择题又称客观性试题,主要是由于其答案客观,在评卷时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能够科学地检测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
选择题的基本结构由设问项(又称题干)和备选项(又称题肢)构成,设问项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创设情境的内容,这是对同学的思维暗示,实际上是提醒考生解题的角度和方向;提出答题的要求的内容,明确规定了选择的范围和属性。备选项主要给考生提供了正确的选项和干扰选项,比较多的是将相近的内容放在一起,成为影响考生思维的迷惑项。考生要通过认真地分析比较,排除这些干扰项,作出判断,所以选择题具有很高的区分度。
选择题的主要特点及考查功能有如下几个方面:1.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查同学们的基础知识。选择题较多地通过对知识重新整合而后命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全面学习、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历史本质,掌握历史规律。2.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除文字表述能力以外的所有历史学科综合能力都能通过选择题来考查,如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等能力。3.选择题能够较好地挖掘教材内涵。大多数选择题取材于教材,但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并且变换了设问的方式和角度,这样就拓宽了教材内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内涵。近年来程度型选择题呈增多趋势,将教材内容进一步深化,如考查了"最主要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最大的影响""直接后果"等,这对学生掌握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要熟悉掌握其内容,而且还必须要真正地理解。4.文科综合中组合选择题的出现,既体现了文科综合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的特点,又突出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将同类事件进行归纳、综合、比较。同时由于此类题围绕某一专题从不同的侧面、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所以对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做好选择题,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首先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重视挖掘教材的内涵,特别是挖掘教材中的隐性问题,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地剖析,特别要辨别出各要素的主次;注意将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要力求准确,并分析其规律和实质;把握历史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并注意分析历史发展各要素间的关系。总之,历史选择题已经成为对学生能力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所以同学们不能以为只要将教材背熟就能应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辨析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